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如果成功的话,这款眼镜将在嵌入式小型屏幕上为司机提供沿途和每个站点的逐向导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其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与此同时,2025年要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如何看待2025年的财政收入形势?12万亿元化债资金有什么积极作用?如何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如何更好地提振消费?地方专项债新规有什么影响?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财税体制改革事项?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
2025年财政收入有望实现一定增长
《21世纪》:2024年1~11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9万亿元,同比下降0.6%。如何看待2024年财政收支形势?预计2025年会如何?
杨志勇:新预算法实施之后,预算收入是一个预测概念。2024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同时还需要夯实回升向好的基础,物价较低,PPI为负,CPI处于低位,这对财政收入的筹集不利。尽管如此,通过综合性措施,财政收支平衡和全年预算目标仍然可以实现。
2024年前11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6%,这与上年缓税入库提高基数、上年年中出台减税政策等特殊因素有关,也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负增长有关。从趋势来看,2024年10月当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速转正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降幅在持续收窄。这与2024年9月下旬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带动经济回暖密切相关。
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多的国际不确定性的挑战,也需要直面内需不足等难题,财政需要积极应对。中央明确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也要做好相关预案。预计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加力和重点改革事项的推进,2025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财政收入也能实现一定增长,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跌的问题也有望得到缓解。
《21世纪》: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其中财政增量政策备受外界关注。财政增量政策重点围绕化债、稳楼市、保障民生等展开,其中安排12万亿元化债资金是重中之重。如何看待这系列部署?化债对提振经济有什么作用?
杨志勇:推出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对改善预期、提振经济的作用很明显。
安排12万亿元资金用于化债,以期限更长、利率更低的地方政府债券,逐步置换以银行贷款、城投债等形式存在的地方隐性债务,大大缓解了地方筹措资金偿还隐性债务的压力,还能降低债务利息支出,有助于地方政府恢复良性运转。受益于化债资金的到位,债权方的部分关注类资产、不良资产安全性进一步提升,部分债务甚至能提前偿还,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是重磅利好。安排较大规模化债资金,能帮助解决一些“三角债”问题,并改善相关企业现金流。加力化债兼顾了“防风险”和“促发展”,通过资金的注入,能提升经济活力、改善经济循环。
另外,财政政策也致力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降低了房地产交易税收负担,地方专项债在收储土地和商品房方面还将继续发挥作用。目前来看,一线城市的交易在明显回升、房价在趋稳,市场乐观情绪在逐渐增加。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民生保障力度,有助于提振消费、促进社会稳定等。
财政政策更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21世纪》: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25年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什么是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要如何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杨志勇:根据对2025年经济形势的展望,随着外部不确定性的提高,同时要更好地应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困难挑战,要推动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需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所谓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一方面在于政策力度会加大,比如2025年财政赤字率将突破3%,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发行等,这些都是不同以往的安排。另一方面,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需要做好预案,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来更好地引导市场预期。我国仍有较大的宏观政策空间,有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基础。
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赤字率突破3%,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二是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包括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提高地方专项债规模等,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大力提振消费、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四是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包括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落实落细化债政策等,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五是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基层“三保”(保工资、保民生、保基本公共服务)底线。
《21世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财政政策如何更好地提振消费?扩大投资的重要性是否有所下降?
杨志勇:2025年财政政策会致力于推动居民增收减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更大力度地稳就业。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这些能增加相关群体的养老收入、降低个人医疗负担水平,相应提高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了消费的后顾之忧,进而推动消费更好恢复。另外,推动奖学金“提标扩围”、提升助学金资助标准等,加大了对学生群体的财政保障力度,有助于释放他们的消费活力。当然,考虑到财政收入面临很多挑战,财政在保障民生支出时,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
2025年还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会有更大规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两新”工作,更好地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财政还会加力支持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旅消费等。
消费和投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2025年通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提高地方专项债规模等,仍会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投资跟供给相关,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改善供给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比如可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做好“两重”建设等。投资还能创造更多就业,进而带动消费。当然,2025年政策重点放在提振消费上,因为消费是终端需求,投资若不能促进消费,投资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提高地方专项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21世纪》:近日,国务院对外印发了《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围绕专项债的多个方面出台新规,包括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扩大用作资本金的范围、试点“自审自发”、做好融资收益平衡等。如何看待这些安排?
杨志勇:针对专项债运行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新规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旨在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积极作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放宽了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因为“负面清单”的限制范围往往是有限的。2024年地方新增专项债规模为3.9万亿元,2025年专项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放宽专项债的使用范围,有助于放大专项债的作用。专项债的项目,要求有一定收益,因此不得用于无收益项目。主题公园、仿古城(镇、村、街)纳入“负面清单”,是因为这些领域存在一定过剩,投资收益不佳。
将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纳入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范围,可以视为财政“增后劲”的具体举措。当前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还是在一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可能出现部分市场失灵,需要政府适当作为。
在十个省份和雄安新区试点专项债的“自审自发”,这些省份形成的专项债项目清单,经省级政府审核批准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发行,无需像以前那样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核通过。试点“自审自发”,结合前面的“负面清单”管理,大大提高了地方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因为试点省份多为经济大省,能更快地发挥资金效用,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
至于专项债的还本付息方面,现实中有些项目收益很少,存在一定偿债压力。因此,允许地方依法分年安排财政补助资金,以及调度其他收入等,来实现专项债的还本付息。此前专项债更多项目单个项目要实现融资收益平衡,现在进一步放宽到在市、县层面实现区域平衡,同时要求省级政府承担兜底责任,比较务实地完善了专项债的偿债机制,同时强化了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
《21世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要蹄疾步稳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央地财政关系等方面推进相关改革。2025年有哪些重点财税改革事项值得关注?
杨志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健全预算制度、健全税收制度、进一步理顺央地财政关系等方面提出系列改革任务,并且要求在2029年完成。大力推进财政科学管理,财税改革将做到蹄疾步稳。
2025年会有序推进财税改革任务。在完善央地财政关系方面,方向是推动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与财力相匹配,要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要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需要指出的是,事权的调整,不只是财政问题,需要结合全面深化改革来系统推进。就其中的增加地方自主财力而言,可以通过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推动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等多方面举措,来充实地方自主财力。
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方面,可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加强财政绩效管理等。2025年要提高财政资金效益,需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统筹。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当下,更有助于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因为以“零”为基数来编制预算,有助于打破既得利益、打破支出固化僵化的局面。
在深化税制改革方面个人炒股加杠杆怎么操作,会继续推进税收法定工作,比如2025年即将到来之际增值税法获得通过。中国第一大税种完成税收立法,是税收法定工作的重大进展。2025年还将继续推进消费税改革,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股票配资_实盘配资杠杆平台_正规实盘配资杠杆观点